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雨淅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一下道德经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16-8-4 11:36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8-4 09:45
吐血?毫无关联性啊。
不过你皮蛋发的任何帖子像是那个求推荐什么书那个帖子那样看个标题不看发帖人就知 ...

哈哈,好屌的逻辑思维,好可爱的教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16-8-4 11: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16-8-4 11: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16-8-4 12:00 | 只看该作者
游子意 发表于 2016-8-4 11:52
而且,科学的东西跟文化(其实科学也属于文化,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表达,反正看的人看得懂就好了)的 ...

见我PM的信息吧,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16-8-4 12: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16-8-4 1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游子意 发表于 2016-8-4 11:20
因为这样的事情不好说,所以就只好这么说了。

我认为科技是属于国家的硬实力,文明是软实力。国学的作 ...

所以中国现在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永远上不去。而中国人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文明古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16-8-4 15:03 | 只看该作者
鲁迅1925年2月10日答《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稿约中的附注第四点(全文收录在《华盖集》):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16-8-5 07: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成二、三楼的推荐,陈鼓应徐梵澄二位的暂时还用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16-8-5 07: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想读书总是好事,总比每天瞎混强百倍。有必要各种打击吗?除了李耳本人据说是生来就能走能说,又有几个人是天生什么都会的?谁不是从零开始学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16-8-5 09:05 | 只看该作者
您说的太对了。

不过,能够来这个论坛的人基本上还是比较爱看书的,所以这个帖子还是一些有益的探讨,有些书是值得看的,有些书是不值得看的。这里讨论的是那些等到已经看过很多很多书之后,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用来短时间泛读的书。我们不建议那些人在还没有读过什么书的时候,沉迷于这种书,并且片面的去精度这些书,是要出事的。

另外请问李耳是谁?没听说。

即使我玩音乐的,我都没从正常渠道听说过莫扎特从小自己就会作曲自己就会演奏好几种乐器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发表于 2016-8-5 09:4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华文明之所以落后,是由于不重视逻辑。名实之学没有发达起来,很遗憾。
不过不管以前有过什么,后来都未突破,现在都已大落后于世界。如果不是为了研究学术史,或者为了个人的情趣,真的没必要读古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6-8-5 1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epnber 于 2016-8-5 11:37 编辑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8-5 09:05
您说的太对了。

不过,能够来这个论坛的人基本上还是比较爱看书的,所以这个帖子还是一些有益的探讨, ...

这书是那种不懂的怎么看都看不懂,懂的基本都不用看。

道理其实很简单,说起来却很难,要读者理解,大都难破那层窗户纸,所以同意莫老师的观点,积累历练不够还是搞点更实际的为好。说不定什么时候突然就懂了,也说不准一辈子也搞不懂更是大有人在。对于多数人来说,懂还是不懂,其实也没多大关系。

懂了不会用的也不叫懂,很多的人貌似懂了了的“懂”基本毫无用处,没必要在这里瞎耽误功夫。

历史上这么多年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帮不上什么忙的,偶尔有人点到那层窗户纸的,摆在你面前,你依然以为是堵墙。(这里说个判断方法,凡是“玄之又玄”解释成玄妙啊、深远、幽远啊之类的,都可以扔掉了)

如果实在要走这条路的,我倒是有一系列书单,但我一般也不推荐,一是都是西方的著作,二是表面看起来都跟这个领域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三是这些跨学科的东西,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得清楚的抓到主旨的,要做作业,要自我训练,也需要些数学基础。如果有闲心的,可以来找我要,虽然要了你也不一定会看,看了也不一定会坚持下去,还有最重要的,你找不到理由信我,如果我说的也不对,你不是也是瞎耽误功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16-8-5 1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sepnber 发表于 2016-8-5 11:19
这书是那种不懂的怎么看都看不懂,懂的基本都不用看。

道理其实很简单,说起来却很难,要读者理解,大 ...

我觉得最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其实基础不错,可惜阿拉伯数字一直没有流传进来,最后也没啥发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6-8-5 14:11 | 只看该作者
看书本来是很个人的事情,结果扯这么远, 全篇看完累半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6-8-5 14:56 | 只看该作者
菜刀温暖 发表于 2016-8-5 14:11
看书本来是很个人的事情,结果扯这么远, 全篇看完累半死啊

书写得好当然可以看,如果没有写得好的,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6-8-9 17:33 | 只看该作者
游子意 发表于 2016-8-1 10:22
是的,是这个意思,可能我的表述有些容易让人误会的地方,为了说明白这个误区,以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来解释 ...

守中就是过犹不及,即是真理也是废话。

科学界有个类似的,由化学家首先提出:任何系统都有阻止外来侵扰对系统改变的趋势,差不多是守中现象的科学描述了。

而且守中不仅是个精神状态,是去人欲存天理后的结果。但是要做到去人欲,大多数人要如何修行才够?毫无基层的谈守中毫无意义,因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中”在哪儿吧?这也是为什么国学或者中华文明没落的原因了。

现在的解决方案其实也很简单,不要眼高手低,先从好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始自我修行吧,如果连最基本逻辑思维都没有,别说国学,科学都能整的走火入魔。

练习绝世武功走火入魔不是武功秘籍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说是定力不够,非常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6-8-9 17:46 | 只看该作者
游子意 发表于 2016-8-1 10:22
是的,是这个意思,可能我的表述有些容易让人误会的地方,为了说明白这个误区,以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来解释 ...

去人欲存天理后,守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以守中为目标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价值观,行为,是本末导致的。。。只能说当控制情绪,判断事物等事情都非常自然而然的中庸了,并没有觉得勉强了,才能算守中了。

具体怎么修行的话就是认真生活活在当下,然后自己体会。。。老和尚说走路吃饭睡觉都是修行。

当然啦,控制这个词汇用的非常不好,要尽量不控制,因为动物都是逆反的,控制会让其走向方面,所谓走火入魔,这也是守中这个原理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6-8-9 18:03 | 只看该作者
pidan 发表于 2016-8-3 07:45
首先西方现代科学确实伟大,在很多领域探索出来的东西超过国学很多很多。滴滴优步最近合并了,我在想要 ...

版主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多提您的内容了。
本鲁sir初期诊断您已经有国学走火入魔倾向了。。。并不是说您说的不对。。。

可以建议试试看打坐,看看能不能入定,进入那种不可描述的高频震荡。怎么打坐入定百度有方法接受,等您能入定了回头再来看看这儿的发言应该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至于怎么算入定有不少地方可以交流的贴吧什么的,很多大神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16-8-9 18:11 | 只看该作者
sepnber 发表于 2016-7-30 10:32
从过来人的角度看,多数会有这样的结论。但这两部毕竟是直指核心的东西,也是最不易理解掌握的部分,就是 ...

是啊,太乱了。
何止道德经,论语什么的更被玩坏了,可能大学中庸多多少少会好点吧,但是解释版本也多的很难分辨了。
老外就搞了一本圣经,依然被玩坏。。。中国那么多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6-8-9 19:30 | 只看该作者
sepnber 发表于 2016-8-1 09:18
“致中和”首先是要将自己去“感性化",但并不排斥感性人,反而对分析的对象客体,要囊括理性和感性,这方 ...

关于去人欲没有什么问题,之所以觉得去人欲有误区可能是因为还停留在“感性”和“理性”的范围内,在更高的层次上理性感性是合一的(有点像废话)。考虑问题自然应该尽可能面面俱到,自然应该包括感性和理性。去人欲去掉的是人的欲望,不是感情,这里我理解主要是成见,妄念,人欲望太强就会过度唯心(比如觉得押大就会开大)。往小了说是头脑中的条条框框的成见框住了自己是思维,所有把什么所见所闻都往条条框框里面去放(否则无法理解),这么去理解事物自然是不妥的,但是大多数人就是这么做的。

要去点条条框框也简单,看山是山看水是谁即可。婉转一点的过程可以用举一反三的办法,对聪明人来说。看到自己的条条框框后,自然就能举一反三看到可能大概会有什么东西在条条框框外面,里面的和外面的加起来才是全部,全部的东西再一起规整规整,整理出新的动态的条条框框用于理解不同的事物。

关于感性,说到底是潜意识的分析判断,作用机理还是理性。个人觉得只是去人欲,而不是去兽欲,食色性也。人是动物来的,很多动物也是有自我意识,并人格独立,只是智商差了人好多。兽欲是人性的基础,人性是神(通俗的将就是各方面完美的人,比如圣人)性的基础,兽性的底层是祖先或者单细胞趋利避害的本能,是自然的法则。趋利避害或者可以做其他描述解释,人的观点不一样解释不同,但是指的就是这个东西,毕竟语言这个东西必须要有观念,否则没法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2 22:54 , Processed in 0.142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