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卡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见,乔布斯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10-7 14:5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光禅宗会辅以净土,就连教下五家因为较乏自己的实修法门(即使天台宗的止观法也无法保证命终结果),都会辅之这个,甚至连拥有最丰富实修法门的密宗也会辅之净土,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这辈子修不修得成。

比如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南山律宗八百年复兴之祖。律宗虽然是其他各宗的基础,但在理论基础上较为倾向唯识宗的有宗一脉,唯识宗是弥勒菩萨的三摩地法门,学唯识的多是求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比如汉地唯识之祖玄奘大师就是往生弥勒兜率内院,因此律宗也多会如此。但作为律宗复兴之祖的弘一法师最终选定的却是净土,往生西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10-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报告七楼的,国外都信耶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10-8 18:16 | 只看该作者
报告七楼的,国外都信耶稣
魔狮尼米亚 发表于 2011-10-8 10:46


报告44楼的,现在不是中世纪,连叔本华都供佛了。你先看看乔老爷的宗教信仰是神马再说,你是中国人是吧,乔老爷对禅宗的了解肯定比你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10-8 18:28 | 只看该作者
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临济如严父,曹洞似慈母.

禅宗里临济宗重参话头,机锋峻烈.曹洞宗重默照禅,即打坐,婉转稳实.

乔布斯是日本曹洞一脉,尚打坐参禅.

这张照片是1982年乔布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家里的地板上坐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10-8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魔狮尼米亚


    倒也未必,前幾天上了一門DIAMOND CUTTER的課程主講者Michael Roach就是信仰密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10-8 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魔狮尼米亚


    倒也未必,前幾天上了一門DIAMOND CUTTER的課程主講者Michael Roach就是信仰密宗 ...
小天王 发表于 2011-10-8 18:33


十七世纪莱布尼兹作《辨神论》就曾引用一些佛学典故。十八世纪,大哲学家康德(他的哲学思想和佛教天台宗及中国的心学多么有共通点啊!)经常在他的著作与演讲中提及锡兰、缅甸、西藏和中国的佛教,赞叹佛教僧侣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精神,并且对因缘业报的教义感到兴趣。他在临终时,曾向友人赫斯说:他坚信佛教轮回的道理。

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家谢林,黑格尔等也从翻译的书籍中认识佛教义理的博大精深,其中尤其是叔本华(王国维对叔本华的崇拜大家都知道)对后人最具影响,他不但广搜佛典,研读经义,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佛教义理,赞美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卓越者”,更在住家里供养佛像,以佛教徒自居。崇拜叔本华思想的德国大音乐家华格纳则颂扬“佛陀人生观之伟大,使其他学说在相较之下,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在其作品中融入佛教体裁。大哲学家尼采虽然是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却大胆地称扬“佛教的真实性高于耶稣教一百倍”,并赞美佛教徒的祥和无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10-8 18:52 | 只看该作者
再贴点国外不信耶稣的人说的话---

"佛教有一句话,叫做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乔布斯)

"我坚信佛教轮回的道理"(康德)

“佛教的真实性高于耶稣教一百倍”(尼采)

“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卓越者”(叔本华)

“佛陀人生观之伟大,使其他学说在相较之下,显得微不足道”(华格纳)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马克思)

“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尼采)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罗素)

“今天在宗教与科学范畴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人格化上帝的概念。”
“我认为犹太教就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我认为,上帝这个词,不过就是一种措辞,人类弱点的产物。圣经中充斥许多光荣但仍相当简陋而且非常幼稚的传说。”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对于未来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征: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更是基于对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体验而引发的宗教意识。佛教正符合了这个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爱因斯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10-8 19: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10-8 20: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10-8 20:49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吃饭睡觉打豆豆 不得点病才怪了
九命山猫 发表于 2011-10-8 20:29


这正是他思想的体现。

乔布斯不但在思想上潜心信奉(早年甚至想出家为僧),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也身体力行。

饮食上,他是个素食主义者(确切地说是鱼素者,也就是说,除了鱼不吃一切其他肉类,他太太也是素食者)。甚至很可能由于信仰的缘故而耽误其病的及时治疗。

生活上,他非常俭朴.他很有钱,但居所是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的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英式红砖建筑,内部装修非常简陋。他多少年如一日的打扮也成了一种风格,甚至在见俄国总统的时候也是那样穿.他干得出来

所谓富密穷禅方便净,禅宗的生活方式正是简单清贫的,他也贯彻了这一点。

审美上,禅宗是素净风格取向的(日本茶道是典型的禅宗思想体现),不追求富丽堂皇,而是清贫素雅(与之对应,佛教的密宗,华严宗和净土宗的审美则是非常富丽堂皇的.密宗和净土宗不用说了,华严宗大家有句评语---不学华严,不知佛家的富贵.原来日本最庄严富贵的皇家寺院东大寺即是华严宗的)。禅宗审美上,色彩不是彩色的,是黑白灰的世界,造型则是简单明了风格的。苹果产品外观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风格。

乔布斯追求的也正是这样禅宗式简洁的设计,他的设计思想相关语录如下---

“人们认为专注就是要对自己所专注的东西说yes。但恰恰相反,专注意味着要对上百的好点子说no,因为我们要仔细挑选”

“简单比复杂更难以实现:你必须努力清理你的思想让它变得简单。但这值得你努力,因为一旦想出,你就可以改变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1-10-8 21:1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觉得14楼书法魔兄所引的由织田信长出名的能剧幸若舞《敦盛》节译给老爷送行非常恰当。

老爷只活了56岁,正应合那“人生五十年”,老爷的信仰是日本所传禅宗,用日本偈子送行也正好。

其实我个人更欣赏这样的节译---“人生五十年,轮转变化中,短促如梦幻。天地之万物,无有不死灭”。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又有丰富的偈韵。可说成功的把能剧歌转化成了偈子味。

以下是全译---

常思人世漂流无常
譬如朝露
水中映月
刹那繁华瞬间即逝
风流人物
今非昔比
人生五十年
莫非熙熙攘攘
浮生幻梦 名垂青史
功败湮灭
只是宿命因果
一念之间
有何可惜 急至京都忧心难忍
狱门示众
敦盛之首
窃而归家传僧供奉
叹息如烟
人间无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10-8 21:1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觉得14楼书法魔兄所引的由织田信长出名的能剧幸若舞《敦盛》节译给老爷送行非常恰当。

老爷只活了56岁,正应合那“人生五十年”,老爷的信仰是日本所传禅宗,用日本偈子送行也正好。

其实我个人更欣赏这样的节译---“人生五十年,轮转变化中,短促如梦幻。天地之万物,无有不死灭”。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又有丰富的偈韵。可说成功的把能剧歌转化成了偈子味。

以下是全译---

常思人世漂流无常
譬如朝露
水中映月
刹那繁华瞬间即逝
风流人物
今非昔比
人生五十年
莫非熙熙攘攘
浮生幻梦 名垂青史
功败湮灭
只是宿命因果
一念之间
有何可惜 急至京都忧心难忍
狱门示众
敦盛之首
窃而归家传僧供奉
叹息如烟
人间无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10-9 09:26 | 只看该作者
你梵蒂冈来的吧?还在发你神权时代的清秋大梦啊?!欧美不信耶稣的多了。那啥,你叫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 ...
koo 发表于 2011-10-8 19:59



    你是不是有点过火了哦?就是个灌水帖,你至于吗?你才是高丽棒子,你全家都是高丽棒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10-9 12: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在形而上学层面上,佛教是远远高于其他宗教的。王孙兄能给讲讲佛教思想的发展历程么?还有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和相互关系。系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10-9 12:37 | 只看该作者
比如禅宗,他与佛教初创时已经有很大变化了,肯定是和中国文化的相互左右有关吧。具体过程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10-9 20:29 | 只看该作者
lavi兄所言甚善。小弟也谈谈个人看法。

中国说佛教是“空王”很是正确。

犹太系三大教之间的区别主要在经典的认定和对耶稣神性的认同,比如犹太教是不承认新约和古兰经的,也不认同耶稣和默罕默德。基督教认同旧约,但不认同古兰经和默罕默德,并坚持三位一体(重要的就是对耶稣神性的认定)。伊斯兰教认同旧约和新约,也承认耶稣,但不认同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只是一个先知,且不是最后及最伟大的先知。但作为对上帝作为唯一永恒实在的本体地位及是人格化的这方面,它们是毫无疑义的。

婆罗门教及之后的印度教,在这方面也是基本没区别的,对于永恒实在的本体且一定是人格化的教义,大黑天在《薄伽梵歌》中开示的很清楚,《薄伽梵歌》是整个印度教的精神支柱和核心教义。印度教认为最基本的“我”是永恒实在且人格化的,修炼就是舍弃小我融入大我。商
竭罗在和佛教的论战中,就是论争“我”的实有性和人格化来和讲一切皆空的实质上是无神论的佛教来抗衡的。

耆那教表面上看和佛教有很多相似点,创教祖师都是和释尊一样对当时的婆罗门教的反动,因此耆那教和佛教都是无神论的宗教,和佛教一样,耆那教不拜神,他们拜的祖师都是人,而且和佛教一样,坚信只有人才能达到涅磐的状态。婆罗门教三大教义“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
罗门教至高无上”,耆那教都是对着干的,不承认神因此吠陀天启无意义,祭祀不万能而且要杀生,实际上是造业,所以耆那教吃素,并且不从事屠宰业和农业一切有可能杀生的行业,教徒多从事商业(因此印度的耆那教徒通常很有钱),耆那教讲究众生平等,更是否决了婆罗门
至高无上的地位。耆那教和佛教的不同在于,耆那教是讲苦修的,而佛陀不认为苦修可以成果,而且耆那教认为自杀也是解脱的方式并是神圣的方式(当然,你要够资格自杀才行),这更是佛陀坚决反对的。但这些只是表象上的差别,根本差别还在于基本教义,耆那教也是认为
世界有最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实体的,这点就和佛教的空观不一样,但耆那教和犹太系宗教及印度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认为的永恒不变的实体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组成世界最基本的原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耆那教是唯物主义的宗教。

所以判定某个教派是否佛教(特别是那种表象上看起来非常象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释尊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些决定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可以说是唯心主义的极致,唯心程度上没有比它否定的更彻底的了。这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现代西方哲学的祖师爷尼采(从他开始,西方哲学才从德国古典哲学中走出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本人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却对佛教推崇备至。就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背后的大欺骗者,罗素的世界是五分钟之前创造出来的不可证伪的诘问,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唯心到这种程度,却还是有主体客体之分,还是没有佛教否定得更彻底,佛教连主体客体都一并否定,具体看参看《楞严经》中的“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之论断。

同时,所谓否极泰来,到了极处又会生出反相来,正是唯心到了极处,反而是无神论哲学,所以爱因斯坦也非常推崇佛教超越人格化的神的思想。

具体到中国,佛教对中国人的哲学及思想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原来胡适有个宏愿,要写中国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写到中途写不下去,因为他发现他完全不了解佛教,而不了解佛教思想的话,这部书是写不了的。

中国人不是哲学民族,如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人不究虚理,务实,长处短处也正在此。也就是只看事实,不去穷尽追求真相获真理。实际上由于人的感官功能的限制而感知到的事实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因此,所谓事实是假相),至少不是全面的。因此,中国在魏晋之前的本土哲学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哲学,因为缺乏形而上的本体论(道家要稍好一点)。佛教思想的进入就开辟了中国人的眼界,拓宽了思维方式,令中国人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魏晋玄学的产生,根子上其实还在外来佛教思想的冲击进而导致的结合本土儒道思想而产生的新哲学(王弼真是一个天才)。

而真正对于儒家思想的改造,令儒家思想得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得益于隋唐佛学的洗礼,隋唐佛教异常兴盛,大乘八宗皆有弘扬。而儒学在隋唐只是作为治国手段和工具存在的,在学术上毫无建树,可说一片大荒,对比前期汉学的成就那真是说基本要衰亡也不为过,韩愈
别看地位很高(韩愈的地位有多高,看韩非子就知道了,韩愈之前,韩非子叫韩子,韩愈之后这个名头论到他了,韩非子被迫改成现在这个名),但只是作为一个不至使道统中断的象征存在的,有了这个人才令儒家道统得以延续,但真论到思想上学术上的建树,韩愈实不足称。所以从儒家角度出发,隋唐没有一个思想家。原来苏轼也曾问过一位禅师,何以中国六朝之后无人,禅师回答,何谓无人,释门中去寻。当时整个中国的心智都倾注于佛学中去了,相比当时儒学界的凄清惨况,中国佛学界是大师辈出。

这种情况只有到了宋代才彻底改善,汉学之后,宋学兴起,中国儒学才得以复兴。而宋明的理学心学正是得益于佛学思想的进入。看看朱熹及王阳明本人的履历就知道了,他们前期和佛门联系异常亲密。而程朱理学与佛教华严学宗的一多相摄(套用西方哲学,客观唯心主义),明代王陆心学与佛教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套用西方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这些联系,那是一看就知道。

再具体到禅宗,禅宗的确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最典型的莫过于六祖坛经,佛教惯例,佛陀所说才能叫经。其他的著作只能叫论,再伟大的,比如龙树,弥勒,他们所传的也只是叫论,大乘佛教两大思想主流,空宗中观和有宗唯识。在中国分别产生了三论宗和唯识宗,传统上叫它们为论宗,因为它们是以论立宗的,而非华严天台这些是以经立宗的。而禅宗把慧能的言行也尊为经,这在佛教中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我的个人观点,禅宗的所谓中国特色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能片面讲中国人改造禅宗,恐怕更应反过来讲,禅宗参与改造了中国文化。

首先,禅宗虽然是教外别传,但以三法印印之,它还是佛教思想而非外道,佛教界也承认它是佛教一支。不是附佛外道。根子上还是印度思想。

其次,中国人好简单,不习惯繁琐精密的哲学思辨。比如典型的经院哲学唯识宗在中国数世而衰,而简便易行的禅宗在中国大行其道,后期则被更简便易行的净土宗所取代。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是走学院化路线的,不是学术倾向,禅宗重在实修,身体力行,打坐参禅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参话头打机锋,那也是看起来毫无逻辑可言的,而且语言非常简明,实质是一种宗教实修,和学术论辩的佛教辩经完全是两码事,辩经是要遵循逻辑上的佛教因明的,逻辑严密,有输有赢。禅宗的这些简洁明了,反逻辑的思维方式,还有重实干的特色适合中国人,所以中国人选择了禅宗。但是,这些特色是禅宗本来就有的,而不是被中国人改造成这样的,中国人只是丰富并进一步鲜明了这些特色。如果是中国人对其进行改变特色的改造,则可说中国人影响了禅宗,但实际却是这本来就是禅宗的特色,只是因为适合中国人而被中国人所选择。

再次,从历史发展来看。禅宗兴盛是在宋元时期,不是所有中国阶段。宋元之后是净土大盛。而宋元之前的隋唐,在唐玄宗之前,是华严宗大盛,玄宗起则是密宗大盛。当然,禅宗在唐代也有很好的弘扬并受到帝王礼遇,但是那是由于整个社会崇佛的原因,而论到唐代佛教最大影响的宗派,则是前华严,后真言。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都是密宗思想为最盛。为什么呢?因为华严宗是大乘显宗思想发展到最高和最后的阶段了,再往后发展就进入密宗了。而实际上华严思想本身就已开启后来密宗的先河,在显宗里面是最具密教色彩的。而华严宗和密宗在佛教里面都可说是普贤菩萨的三摩地法门,看看密宗里面的法身普贤王如来,金刚萨埵,金刚手,金刚持这些最重要的本尊和普贤的关系就知道了。所以,不妨说唐密宋元禅明清净土。宋代禅宗一统天下释门,而宋代对整个中国历史则是非常重要的,宋代才给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定型,可以说,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是宋代人,比如我们看唐人,看汉人,看先秦的中国人,都未免有点疏离感和陌生感,和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有很大不同,那种天真烂漫甚至刚烈峻急,很多事情放现在的中国人肯定做不出来甚至觉得陌生,像外国人的情感气质和行事方式。但我们看宋代人就不一样了,不光是看当时白话话本在语言上的毫无隔膜,其精神气质行事方式等等无不都是我们认同的典型中国人。宋代给传到现在的中国文化定型,所以我们看宋人会感觉特别亲切,可说现代中国人是宋代以来一脉相承的中国人,尤其是在文化意义上讲。宋文化和之前的中国文化有很大改变。而在宋代特别兴盛的禅宗则无疑参与了这个思想及文化改造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说,禅宗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同样的,也可以说,中国人有浓厚的禅宗特色。再者,不是中国人改造了禅宗,而是禅宗参与改造了中国文化,且定型到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10-9 21:3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王孙兄论佛学了,复制下来,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10-10 06:17 | 只看该作者

注册成功来完成任务

回复 1# 卡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10-10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旧王孙


   多谢王孙兄。
对佛教各个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直一知半解,王孙兄有什么推荐的书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10-10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多谢王孙兄。
对佛教各个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直一知半解,王孙兄有什么推荐的书么 ...
lavi 发表于 2011-10-10 09:59


大乘汉传各宗实际是各据经论立宗,这是浓厚的中国特色,实际上大乘佛教在思想上无非两大主流,中观和唯识,或曰空宗有宗,比如中国的三论宗天台宗禅宗在根本思想上是空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是空宗兼有浓厚的有宗色彩,唯识是有宗,律宗倾向有宗。除了中观与唯识外,还有个如来藏学说,这个学说在佛教内部异端色彩较强烈,历代争论不休,而且好像历代就从来没人彻底搞明白过,遇到关键点的地方都是语焉不详,这可能也是争论的原因吧,因为这个学说和印度教的“本我”(atman)教义很相似,极易令人误以如来藏为根本,这样一来就和印度教及其他有神论宗教没区别了,就不是“诸法无我”的佛教了,所以历来沾上这个学说的东西都会起争论,比如《楞严经》就有浓厚的如来藏思想,所以自古就有楞严经是否伪经的争论。

所以,大乘佛教思想无非空有两大流派,再加上一个具争议性的如来藏学说。中国大乘汉传各宗只是在这两大思想的基础上各据经纶立宗,这是中国特色。

另外,也可依历史发展的思想进展来分三乘,即---

小乘:俱舍宗,成实宗(这两家后来分别依附归并于大乘中的唯识宗和三论宗)

大乘中的菩萨乘:三论宗,唯识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因为禅宗在中国影响很大,所以这五家研究理论的通常被称为“教下”,禅宗称为“宗门”,合起来就是宗教),禅宗,净土宗

大乘中的金刚乘:密宗(金刚乘是佛教发展到最后阶段了,汉传密宗是印度早期的阶段,藏传密宗是后期阶段,比汉传更完整,汉传只有事部行部瑜伽部这三部,藏传除了这三部外,更多了无上瑜伽部)

对佛教史的大略了解,有杜继文魏道儒的《佛教史》不错,可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 18:57 , Processed in 0.148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