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号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话题,最近在读的书,顺便问个问题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5-4-4 22:02 | 只看该作者
《全球通史》《乌合之众》这两本书其实是科普类畅销书,读过一遍即可,书中内容多有讹夺,不值精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5-4-4 22:06 | 只看该作者
zmt 发表于 2015-4-2 22:01
发帖问,什么条件的光源看书感觉最好

夜间纸质书党的选择——卤素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5-4-4 22:12 | 只看该作者
公子高 发表于 2015-4-4 22:06
夜间纸质书党的选择——卤素灯。

要用21eV的氦灯呢还是40eV的氙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5-4-4 22:16 | 只看该作者
zmt 发表于 2015-4-4 22:12
要用21eV的氦灯呢还是40eV的氙灯呢

不懂...{:soso_e127:}

我用的就是欧司朗那款33w的卤素灯,再进一步的,就没有研究了,确实比LED的灯更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5-4-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公子高 发表于 2015-4-4 22:16
不懂...

我用的就是欧司朗那款33w的卤素灯,再进一步的,就没有研究了,确实比LED的灯更 ...

其实那是卤族元素旁边那一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5-4-5 07:58 | 只看该作者
lijifan 发表于 2015-4-3 16:48
喜欢读书也是一种痴,希望小朋友们读一读《象棋的故事》作者是有直追契科夫才华的茨威格。
有人说,不吃肉 ...

禁欲你确定可以?适当性爱有益健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5-4-5 08:28 | 只看该作者
pidan 发表于 2015-4-5 07:58
禁欲你确定可以?适当性爱有益健康吧

朋友过虑了,只是举个例子,不是现身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5-4-6 0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pidan 发表于 2015-4-3 16:55
这个问题可以翻阅精华帖  旧王孙兄有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这个话题太大了,像旧王孙 猫版这样的是智力过人 ...

看书还是纸质版的舒服,沙发,床,随意一躺,就看了。看完合上,梦会周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5-4-6 0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公子高 发表于 2015-4-4 22:02
《全球通史》《乌合之众》这两本书其实是科普类畅销书,读过一遍即可,书中内容多有讹夺,不值精读。

心理学,比较想看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5-4-6 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yuyuaiai 发表于 2015-4-6 09:55
心理学,比较想看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想看还是看过了  我也想看 买了全集  发现完全看不懂 涉及知识面太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5-4-6 10: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全球通史》——被误读的“通史”    “读历史先读通史”是个合理且普遍的观念,这本书名宏大的著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本书打通全世界经脉的幻觉,将之列为学习世界史的首选,然而若真想对世界历史有一个符合现代思维“贯通”的理解,这本外行首推的书可能并非首选。  实际上,《全球通史》的价值并不在于贯通了历史,而是彼时史学家对打破西方中心论的一次初级尝试。作者要展示的,恰恰不是全貌,而是当时条件下的一种探索,一种观念的革新,而这种学术史的角色,却并非多数读者所预期的。  这种尝试难免会有史料准确性的问题。以《全球通史》里的中国为例,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经常能展现其以微观视角切入观察的问题意识,比如引用盐铁论来阐述汉朝的贫富差距,再如把太学的开办视为科举的开端——隋文帝则只是恢复了汉制。但是,他同样也有类似于汉分三国是因为它“被突厥-蒙古入侵者打败”的粗率结论。因为作者的中心使命是要把全球看为整体,所以他相当关心亚欧大陆两端的往来,又因为“分辨率”上的缺陷,他认为汉朝北面的匈奴就是入侵欧洲的Hun人,将罗马帝国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与汉武帝发动的战争联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并不是一个中国通,他只是接纳了当时学界关于中国的一系列主流认识来构建其史观,在纳入其全球史体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  《全球通史》赋予明朝以前中国的地位,大概不低于中国国族主义学者所为,同时,作者也接受了他的中国同行关于中华文明具有极强同化力的说法。但为了将中华文明的发展纳入全球史进程当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很自然地斩断了中原王朝文明与炎黄神话体系之间的联系——他认定的古典文明中心依然是近东和中东。于是乎,《全球通史》便将文明起源的交汇融合也带有选择性的拼接起来: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商人兴起于西北大草原,他们间接得到了中东冶铸青铜和制造战车的技术,利用这些优势,征服了尚处于新石器时期的华北村社,商朝种植的作物、养殖的牲畜……一干技术都可以追溯到中东发源——但商人还是被中国当地土著的文化给同化了。  相当一部分拜《全球通史》为经典的人,对作者在全球史观方面的开创性到没有太多感觉,反而记下了很多有待求证(或已被证伪)的史料,这不能不说是对经典的最大误读。  有趣的是,这位反西方中心论的学者在《全球通史》讲到西方部分时,倒显得极其游刃有余,甚至有力地颠覆掉了一些传统史学观念,把它叫做《全球视野下的西方通史》似乎更加恰当。例如,作者摒弃了“黑暗中世纪”的陈旧史观,不再过度吹捧希腊、罗马的文明成就,承认欧洲在中世纪的进步大于整个古典时期,再比如他意识到封建制度下的无限可能,明言打破大一统的欧洲是人类历史的例外,而正是这一例外孕育了现代文明。  由于东西方文明叙述详略的失衡,他笔下雅典诸贤的思想、智识成就也远比伊斯兰学者、印度哲学家和中国诸子百家要精彩动人。当然,这不是作者自相矛盾或有意为之,而是阿诺斯作为第一位平等看待世界文明的欧洲人,很难把未知的地域描述得和故土一样周到详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6:29 | 只看该作者
yuyuaiai 发表于 2015-4-6 09:55
心理学,比较想看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看了,看不懂,直接扔一边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6:30 | 只看该作者
yuyuaiai 发表于 2015-4-6 09:53
看书还是纸质版的舒服,沙发,床,随意一躺,就看了。看完合上,梦会周公。

这倒是,纸质书看起来确实要比电子书舒服,但是便携性确实没有电子书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5-4-6 17: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公子高 发表于 2015-4-4 22:02
《全球通史》《乌合之众》这两本书其实是科普类畅销书,读过一遍即可,书中内容多有讹夺,不值精读。

恩。铺垫基础知识,不能也不需深究。
不过从铺垫来说,很到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5-4-6 21:48 | 只看该作者
KPW,最近在看唐德刚的《晚清70年》和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5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5-4-6 17:18
恩。铺垫基础知识,不能也不需深究。
不过从铺垫来说,很到位了

通史类的不指望研究研究多么深入,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5-4-6 22:01 | 只看该作者
小号100 发表于 2015-4-6 21:55
通史类的不指望研究研究多么深入,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

《全球通史》还是很不错的。大致的线条都在了,看看大势,基本规律。挺好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5-4-6 2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韦伯猫 于 2015-4-6 22:28 编辑
小号100 发表于 2015-4-6 21:55
通史类的不指望研究研究多么深入,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

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通史这种东西,其实是最难的。真的要说史的研究,那就是回到考古学上的研究,一切讲究证据,尽可能往细节走。但是这种东西出了圈子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是通史类的东西才是最难的。至于退到多远,如何取舍,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搞定的。

但是任何人真的对任何史感兴趣,你去搞清楚真正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比如音乐史里面,乔治桑和多少音乐家睡过,哪些音乐家是生梅毒而死之类这种真正细枝末节的东西,当花絮看看提高下兴趣而已,对于理解学科没有任何帮助。

这就像为什么大学里都尽量会要求最牛的教授上一二年级的入门课,而让讲师助教去上高年级的课,至于硕士么,有博士带带就可以了,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入门,是最难的事情。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球通史》和《宗教简史》这两本书给他们入门用,因为这两本东西的史学观点还是非常正常,他们不需要去介绍秦朝2个皇帝和尼禄、中世纪这些时代的嗜血(甚至于都没有提到那个时代的嗜血),而是很自然的将这些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去讲。包括接近于最早的有记录的文明的描述,对于早期人类无法区分宗教和自然科学等等这种观点都是学术上非常严谨的观点。这并不是什么早期人类的迷信,即使是宗教,也是他们在积极探索自然的必然结果。这几本书都是贴着这种必然性的脉络在书写,从古往今一路写下来,对于厘清思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反,如果专注于历史上的细枝末节之类,什么樊哙举举玉珏之类的小故事,对于历史观,都是可有可无的花絮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5-4-6 22:38 | 只看该作者
pidan 发表于 2015-4-6 10:03
1.《全球通史》——被误读的“通史”    “读历史先读通史”是个合理且普遍的观念,这本书名宏大的著作很容 ...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通史》,这个说法的确很恰当了。

我觉得这本上下册的书,最主要的贡献还在于,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的事件,包括战争的动因,这点上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但是能够把基本上西方的大部分东西全部梳理在这个脉络下面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他对于东方的理解和叙述中的误差,我觉得大家知道这是此书写作时候的历史局限性也就可以了,也不是太有所谓。而本来,介于东方文明和西方之间的那么多文明,本来东西方就没有直接的交流,全部依靠东西方之间的这么多国家民族的战争,贸易,探索行为,对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宗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东西说到底到现在考古学依据也不是很多。大部分东西还是空白。但是这点点滴滴的确实又的确推动了东西方的变化,又是各自很多重要历史变革期的导火线。这些部分其实挺好玩的,通史通史自然是需要依靠这些东西去吧所有的东西串联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5-4-7 09:04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5-4-6 22:38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通史》,这个说法的确很恰当了。

我觉得这本上下册的书,最主要的贡献还在于,用经 ...

学习
我看书也属于那种只能提炼一些思想然后记住,细节基本全忘记的那种
但是已经很有用了,对我帮助很大
但是最高境界还是旧王孙那种,全局和细节兼顾,他有时一个文字也能展开一大段,那叫一个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5 06:57 , Processed in 0.141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