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卡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见,乔布斯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1-10-13 13:26 | 只看该作者
王孙兄年纪可以从他的帖子中推测出来,误差在正负两年范围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1-10-13 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3# 旧王孙


    有人说,尽头是美学,不知王孙兄如何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1-10-13 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9# xiaoym

美学其实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样的,还有伦理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很多人也当成美学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1-10-13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iaoym

美学其实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样的,还有伦理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很多人也当成美学来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0-13 18:21



   没错,主要是认识论,当然可能也包含一些本体论成分。

说道这儿不得不感叹以下,国内的哲学环境正的是太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1-10-13 1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1# lavi

不过也不能强求。中国自古就这样,和罗马人一样,不是哲学民族,是政 治民族(实用的政 治学特别发达)。东西方正好有同样的对照,希腊和印度则是哲学民族,而且这两个地方也同样的四分五裂,和中国罗马这样政 治民族造就的大一统帝国成鲜明对比。这些也是有传统的,直到现在,一般中国人(比如最有名的北京的士司机)还是好谈政 治。一脉相承。

数学中“零”的概念是印度人最先用到的,因为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有“空”“无”这样的概念,这样的哲学思想直接指导他们在数学中用到了“零”概念,“零”概念非常有用,可见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这个说法还是有点意义的,没有这样的思想是无法具体把相应思想运用到别的学科中的,具有指导性。没有空无哲学概念的民族就很难理解“零”在数学中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1-10-13 19:2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印度人特有的幻网思想令他们特别不注重记录历史,因此印度历史都是模糊不清,还要靠同时外国人的记录来还原(比如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按其哲学思想,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假相,都是骗人的东西(比如笛卡尔,罗素,普特南也有相关思想),那这些假相也不值得记录,完全没有意义,而且记录下来只会加重人们对这些假相的执著,误假成真,越发留恋在这个看上去很真实的梦境。世间知识(即佛教所谓俗世智,世间智)也会加深人们对这种假相的执著,梦中的东西何必当真,越当真反而越发留在梦中出不去。故而佛教是讲漏尽的,所谓有漏皆苦,漏尽了世间智(造成人迷恋假相误假成真的假知识)和欲望就可解脱。中国也有相应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世间知识是越学越多的,每天增进,修道是越修越少,每天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1-10-13 19:23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印度人特有的幻网思想令他们特别不注重记录历史,因此印度历史都是模糊不清,还要靠同时外国人的记录来还原(比如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按其哲学思想,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假相,都是骗人的东西(比如笛卡尔,罗素,普特南也有相关思想),那这些假相也不值得记录,完全没有意义,而且记录下来只会加重人们对这些假相的执著,误假成真,越发留恋在这个看上去很真实的梦境。世间知识(即佛教所谓俗世智,世间智)也会加深人们对这种假相的执著,梦中的东西何必当真,越当真反而越发留在梦中出不去。故而佛教是讲漏尽的,所谓有漏皆苦,漏尽了世间智(造成人迷恋假相误假成真的假知识)和欲望就可解脱。中国也有相应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世间知识是越学越多的,每天增进,修道是越修越少,每天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1-10-13 19:4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些科学家也对这种假相和错觉发表过近似言论。

爱因斯坦说过---“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麻省的物理教授韦斯科夫(他曾担任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就是被他弄到麻省的)也说过---“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为它看不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已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已。”

还有谈家桢的话---“根据我有限的知识,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远没有对“究竟什么是我”的问题有一个答案,只对“我”提出了疑问,也因此有的科学家对“我”并不如一般人执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1-10-13 19: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些科学家也对这种假相和错觉发表过近似言论。

爱因斯坦说过---“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麻省的物理教授韦斯科夫(他曾担任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就是被他弄到麻省的)也说过---“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为它看不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已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已。”

还有谈家桢的话---“根据我有限的知识,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远没有对“究竟什么是我”的问题有一个答案,只对“我”提出了疑问,也因此有的科学家对“我”并不如一般人执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1-10-13 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1# lavi


    咳...要统一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1-10-13 20:00 | 只看该作者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是佛学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0-13 02:45



    王孙兄久违了,这话我太喜欢了,尤其最后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1-10-13 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3 20:16 编辑

科学是要讲实据的,虽然实据并不等同于真相(或真理),因此一个追求的是事实,一个追求的是真理。电影夺宝奇兵3里一开始作为考古学教授的男主角在讲课时的台词就有很意思,大意是,我们考古学是要看实据的,要追求真理的(翻译成真相也可以),请去隔壁哲学系。

不过,思路上的别开生面起码能拓展人类的认知领域,可以变相下金蛋。比如康德的哲学思想就完全颠覆了传统欧洲哲学的认识(虽然在印度人及受印度哲学影响的远东社会看来没什么稀奇),直接开创了古典哲学。原来好莱坞的那部经典片子《第六感》,导演是印度人,当时才28岁,他的这部电影是比较典型的印度哲学思想,呈现在银幕上给人的感觉真是耳目一新,直接引发了一大批跟风之作,比如《小岛惊魂》《死路》《恐怖游轮》等等,看到后来才一身冷汗,原来是这样。。。。。。完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述的,通常的搞法都是站在活人立场上来看的,现在来了个逆向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1-10-13 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3 20:26 编辑

回复 118# yanglin

yanglin兄久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1-10-13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觉得你和我一同学 比较像 再说 我不觉得20多岁的人有这种见识 恩 也有可能王孙兄比 ...
31017632 发表于 2011-10-13 17:13


学识跟年纪关系不大,就好像赶磨的驴和唐僧的马。有些人出生的书香门第,多读了书,又多赶了路,自然远非画圈的人能比,圈画得多了,自己也在圈子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1-10-13 23:48 | 只看该作者
惭愧惭愧,诸兄谬誉,愧不敢当其实在和诸兄的探讨中,小弟也长进不少。

另外,就事论事,王弼只活了23岁,商羯罗只活了32岁。。。。。。

印度的法称,读第一遍集量论就见与师齐,第二遍就过师而与陈那(“中世纪正理学之父”,佛教新因明(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创始人)比肩,第三遍就能发现陈那的错误。维特根斯坦,当年罗素要精心培养他,让他多读了些书,结果一遍他就发现了先贤的错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1-10-14 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3# 旧王孙


    呵呵,不好意思,是我看帖不仔细,非你表述引起的误会。
不过量子力学也不能算是倒因果律的,而且相对论协变的物理也从没有违反因果律。个人觉得,回过去杀祖母之类的问题挺扯的。当然这话说得很欠妥当,所谓的科学理论也是不断的、无限的去贴近、迎合所谓的实验,所以嘛,一切都有可能,谁知道呢
额,还有,白洞没太注意,反物质之类的很早就验证存在了。
没有论证分析了,就说了自己的认识看法
远远偏离主题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1-10-14 0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呵呵,不好意思,是我看帖不仔细,非你表述引起的误会。
不过量子力学也不能算是倒 ...
fangjx05 发表于 2011-10-14 01:06


是啊,这些都是为了解释成立而设的各种理论上的假设,毕竟没有实验系统找出来之前只能当一种可能性,包括平行空间还有倒因果律都是这样,现在看来,或许有或许没有,还或许如波粒二象性那样调和,到后来就接近于哲学上玄之又玄的状态了,至少以人类不完整的感官功能和有限的认识能力是很难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7 12:24 , Processed in 0.154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