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找死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王孙兄讨教个问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10-14 2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ytsui 于 2011-10-14 21:02 编辑

回复 20# 旧王孙

这么说,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是真谛),岂非都没个究竟?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即我是谁?从那里来?往那里去? 都没个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0-14 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ytsui 于 2011-10-14 21:21 编辑

在这里看见王孙兄对上主的理解。蓦然忆起大半年前,在天涯看过的一个帖子,时至今日仍依稀记得内容大概是在争论基督教和佛教那个才是唯一的真理。这个帖子很长,有三十来页。不过,我看到十来页就看不消了。实在太那个了……
有兴趣的诸位,不妨测测你的耐性


帖子如下 :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8491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0-15 01:3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看见王孙兄对上主的理解。蓦然忆起大半年前,在天涯看过的一个帖子,时至今日仍依稀记得内容大概是在争 ...
skytsui 发表于 2011-10-14 21:18


哲学层面上还是有高下的。

这个我们可以从印度哲学各派思想来为切入点入手。因为印度人是哲学民族,世界所有哲学思想在他们那里都有,并达到了极高程度。

印度哲学是以吠陀为中心来划分的,无非是以对待吠陀的态度来划分阵营。正如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就是以针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来作出的,是将其倒了个个儿。要么承认论证,要么批判反对,都是以其中心来作出的,根本还是摆脱不了其影响。

传统上把承认吠陀权威的数论,瑜伽,胜论,正理论,吠檀多,弥曼差这六派哲学称为正统派。
把否定吠陀权威的顺世论,佛教,耆那教称为非正统派。佛教和耆那教这两大后期非正统派哲学都是属于当时反吠陀权威的沙门思潮。

但是如果按现代唯物唯心之划分,则---
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瑜伽,
吠檀多,
大乘佛教(分主流的中观派和瑜伽行派)

属于唯物主义则是
顺世论(这是印度最古老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最彻底和斗争性最强的唯物主义思想,在世界哲学史中都罕见。顺世论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数论(数论其实从一开始,根子上是属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但后期蜕变为唯心主义),
胜论(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正理论、
弥曼差,
耆那教,
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主要是毗婆娑部和经量部)

而在哲学层次上,居于最高层的则是---
吠檀多派中的无差别不二论
耆那教
大乘佛教后期的中观思想(以密宗为代表,根子上是空宗,但已经融合了大量有宗观点,调和圆融)

因为这三派哲学都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了,已经具有了超越思想,可说是超唯物超唯心的。但是,这三派之间也有差别。

吠檀多派在印度哲学正统派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印度正统派前期是婆罗门教,但印度中间佛教曾具巨大影响,受佛教思想的冲击,婆罗门教也吸收了大量佛教思想而脱变为现代的印度教。而正是吠檀多派令婆罗门教升华为印度教(吠檀多派是由弥曼差派演进过来的,但吠檀多属于唯心主义,弥曼差属于唯物主义)。而吠檀多派中的无差别不二论则在吠檀多派中又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将吠檀多派升华,令印度教分为正教和幻派。幻派相对于正教则又是一种升华。幻派祖师即是不二论集大成者(相当于黑格尔在西方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印度中世纪最大的经院哲学家,天才的商羯罗(他只活了32岁,强过绝大多数人活3200岁)。

三者中,印度教幻派(即吠檀多派的无差别不二论)是属于超越型的唯心主义的有神论。
耆那教属于超越型的唯物主义的无神论。
大乘佛教中观派属于超越型的唯心主义的无神论。

幻派和耆那教都承认有永恒不变的本体,但幻派认为本体是人格化的神,本我。耆那教则认为本体是原子,不具人格化。这是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它们都没有脱离本体的限制,虽然它们对于各自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都有一定的超越,但在本体这一点上,没有超越,还是有差别存在,还有主体客体之分。

而大乘佛教中观派和它们的区别则是彻底超越本体,不承认有永恒不变的本体(诸法无我),性质更加不永恒,因为转瞬即逝总是在变化(诸行无常)。这不仅连主体客体都否定了,甚至连主体客体之间的分别也否定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佛教最终的状态在哲学层面上是高于幻派的,佛教是涅磐寂静(三法印,诸行无常(对性质的否定),诸法无我(对本体的否定),涅磐寂静(最高状态))这个最终的状态在哲学层面上显然是要高于幻派的,因为幻派还承认有人格化的本体,其最高状态就是小我融入本体(大我),其基础就有分别心,所以最终也是看似融入合为一体然而还是有区别的(还有个融入,说明是有区别的过程),而佛教的涅磐寂静因为一开始就否定了主体客体性质本体,所以其状态就没有由分别而产生的融入的关系,所谓本来面目。

另外,即使是幻派始祖商羯罗,其思想虽然相对于传统印度教是个巨大的超越,但也是大量借鉴了龙树开创的佛教中观思想(商羯罗本身在印度正统哲学中也是极具争议性,甚至被称为“假面的佛教徒”),才谈得上这个超越。当然,虽然他的思想有很大争议性,但根子上还是印度教思想,而非佛教,因为其核心精神还是论证人格化的本体实有,而非佛教的不仅否认人格化本体(耆那教也否认人格化本体,但还承认本体)更是彻底的否认本体。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基督教是认为人和上帝(人格化的本体)是有区别的,最终是居于神侧赞美上帝,这个层次顶多相当于印度教中的正教思想。正教思想是最终小我连接于大我,而幻派是小我融入大我,显然幻派在层面上要高于正教。而基督教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顶多相当于印度教中的正教思想,连幻派层次都没有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0-15 01:5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觉得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的观点很重要,他们本身是哲学家,因此看哲学层次的高低更有权威性。

西方古典哲学的始祖康德在临终时,曾向友人赫斯说:他坚信佛教轮回的道理。

而从西方古典哲学走出来,开创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尼采,他本人的背景是耶稣会牧师家庭出身,却宣称上帝已死,并说“佛教的真实性高于耶稣教一百倍”“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叔本华更不用说了,以佛教徒自居,在家供佛拜佛。并广搜佛典,研读经义,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佛教义理,赞美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卓越者”。

罗素的观点也很重要,罗素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哲学史学家,他对哲学史也很有研究,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大家都知道,另外他曾专门研究过世界各种宗教(据说多达231种)。因此,他的结论不仅是身为哲学家从哲学层次上境界高低的判定,更是身为哲学史学家综论各家的权威,更更是研究了世界宗教后的结论(另外,罗素本身就有提出世界是5分钟之前创造出来的诘问,这个诘问也没有否定主体客体之分,相对于佛教的连主体客体都否定了,无疑境界上还是下了一层,所以罗素才会在宗教中如此赞美佛教的哲学境界)。以下是罗素的结论---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0-15 01:5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觉得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的观点很重要,他们本身是哲学家,因此看哲学层次的高低更有权威性。

西方古典哲学的始祖康德在临终时,曾向友人赫斯说:他坚信佛教轮回的道理。

而从西方古典哲学走出来,开创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尼采,他本人的背景是耶稣会牧师家庭出身,却宣称上帝已死,并说“佛教的真实性高于耶稣教一百倍”“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叔本华更不用说了,以佛教徒自居,在家供佛拜佛。并广搜佛典,研读经义,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佛教义理,赞美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卓越者”。

罗素的观点也很重要,罗素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哲学史学家,他对哲学史也很有研究,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大家都知道,另外他曾专门研究过世界各种宗教(据说多达231种)。因此,他的结论不仅是身为哲学家从哲学层次上境界高低的判定,更是身为哲学史学家综论各家的权威,更更是研究了世界宗教后的结论(另外,罗素本身就有提出世界是5分钟之前创造出来的诘问,这个诘问也没有否定主体客体之分,相对于佛教的连主体客体都否定了,无疑境界上还是下了一层,所以罗素才会在宗教中如此赞美佛教的哲学境界)。以下是罗素的结论---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0-15 02:12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社会是个基督教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基督教传统的社会中,无论是西方古典哲学的祖师爷,还是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还是西方哲学史的权威,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表达了对佛教的赞美,更加杯具的是,还同时把基督教拉来对比,我想,这应该是有说服力的吧.

不仅如此,连现代科学(现代物理学相对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一个颠覆,牛顿信仰上帝倒没什么奇怪的)的祖师爷,爱因斯坦,他本人是犹太人,却非常反感犹太系宗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人格化本体的概念,而推崇佛教---

“今天在宗教与科学范畴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人格化上帝的概念。”
“我认为犹太教就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我认为,上帝这个词,不过就是一种措辞,人类弱点的产物。圣经中充斥许多光荣但仍相当简陋而且非常幼稚的传说。”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对于未来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征: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更是基于对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体验而引发的宗教意识。佛教正符合了这个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0-15 0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5 05:31 编辑

我之所以举康德,尼采,罗素和爱因斯坦的例子并认为他们的观点具说服力,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专业性:他们本身是哲学家(罗素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哲学史学家,并专门研究过世界各宗教)或科学家(一般来讲,科学家尤其是经典力学之后的现代科学家,其观点都会对绝大部分宗教冲突)。他们的看法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他们真正了解哲学或科学,并能理解各个哲学观点的不同之处与境界之分。他们的意见是真正专业性的意见

2。权威性:他们不是一般性质的人物,比如仅是某个流派的人物,而是具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人物,为新时代制定蓝图,开创新时代的哲学思想或科学观,是之后各流派的思想源泉。是祖师爷和源泉的意义,是总纲。因此在上面所说的专业性之外又多加了权威性
比如--
康德对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意义
尼采对于西方现代哲学的意义
爱因斯坦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
罗素对于哲学史及宗教史研究的意义

3。深刻性:他们本身就是基督教文化社会或犹太文化(比如爱因斯坦)的背景出身(尼采本人更是非常虔诚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出身),他们对于基督教及犹太教的真正思想肯定比别人更加明晰了然,而且这种了解是深刻见底的,绝不是隔靴搔痒的意义

4。客观性:他们都不是任何一个宗教的信徒

因此,我觉得他们的对比和最终的倾向性更加的专业,权威,深刻和客观,所以,最具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0-15 06:16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罗素是数理逻辑奠基阶段的关键人物,罗素悖论的提出几乎动摇了当时整个数学的基础,正是这个悖论的提出促成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这对于数学和逻辑学的进化都是具划时代意义的。而现代数理逻辑对于古希腊的古典形式逻辑是个质的飞跃。而逻辑是哲学的工具,工具产生质的变化,无疑哲学本身也会产生质的演进。罗素对于哲学及哲学史宗教史研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0-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组织与小弟的理念不同,我是无神论者。当然,这个无神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神论,而是爱因斯坦口中超越了的无神论。

一般的无神论即如唯物主义那样,而唯心主义多会产生有神论,但是所谓物极必反,极致的唯心主义又会产生无神论,这是超越了的无神论,与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不同,超越了的无神论或许会承认有神,但并不尊崇,也不膜拜其为永恒不变的本体,既然这个世界无常无我虚幻不实,那么这个神即使存在,也是梦中身,终会归于寂,不值得尊崇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0-14 00:09


所以说,不见得那个组织是个无神论圈子,因为往往先要觉得有神才慢慢觉得无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0-15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这么说,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是真谛),岂非都没个究竟?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即我是谁?从 ...
skytsui 发表于 2011-10-14 21:01



   您说的是山寨版的“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我从没见哪个哲学家探讨这种问题。实话实说,太小儿科和矫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3:2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还真是抛砖引玉了,没想到居然引起大家说这么多。前几天在飞机上研究那太极图,看那阴阳两极怎不是左右各半更简约和谐些。司考左右,寻思着这文王应该是想说这世间事物,既是相互依存,却相互对立,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许这世间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你很难用一个标准和定律去规定它,但却是一直在规定,你总以为知道的够多了,却越发的知道原来还差很多。哪怕研究出一万条方法去探索,却还是能找到惊喜。阴阳家,儒家,禅宗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事无对错,总有能说通的道理,只是看是否合时罢了,也许这时间不变的只有“变”的道理吧。这也是我讨教王孙兄的道理,不是论是非,知道了我不知道的,福气啊,再次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10-16 00:32 | 只看该作者
以佛教徒自居并供佛拜佛的叔本华,他受到王国维的极度崇拜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的思想对于很多科学家的影响也很大(叔本华的思想受到印度哲学尤其是佛教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薛定谔和达尔文。达尔文对于基督教的影响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他的进化论在所有学科中是对基督教(神创论)打击最大的,可以说是致命的。

叔本华对于意志,表象,因果律之间关系的阐释导致的决定论受到了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强烈认同,他们都认为这种对自由意志的解释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安慰。

音乐家瓦格纳直接受到他的影响而信佛。另外,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尼采,现代心理学的祖师爷弗洛伊德也直接受到他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和佛教唯识宗的八识说的七识末那识之上的层面基本一致,佛洛伊德所谈讨的影响人的潜意识相当于唯识宗的居于第六识意识和第七识末那识之间的独头意识或独影意识)

以下是叔本华对于宗教中人格化本体思想的态度---

“正如多神教乃许多自然势力的人格化一样,一神教也是整个自然势力整个的人格化。 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我自己的哲学以及对印度思想研究的结果,我脑子里无法容纳这种思想”

下面是最易找到的资料,百度百科中谈及的叔本华所影响的人物---

影响和评价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认为受到他影响的著名人物有   

哲学家: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尔、霍克海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   
作家:托尔斯泰、莫泊桑、托马斯曼、贝克特、斯韦沃   
艺术家:萧伯纳、瓦格纳、马勒   
诗人: 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   
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10-16 00:32 | 只看该作者
以佛教徒自居并供佛拜佛的叔本华,他受到王国维的极度崇拜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的思想对于很多科学家的影响也很大(叔本华的思想受到印度哲学尤其是佛教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薛定谔和达尔文。达尔文对于基督教的影响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他的进化论在所有学科中是对基督教(神创论)打击最大的,可以说是致命的。

叔本华对于意志,表象,因果律之间关系的阐释导致的决定论受到了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强烈认同,他们都认为这种对自由意志的解释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安慰。

音乐家瓦格纳直接受到他的影响而信佛。另外,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尼采,现代心理学的祖师爷弗洛伊德也直接受到他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和佛教唯识宗的八识说的七识末那识之上的层面基本一致,佛洛伊德所谈讨的影响人的潜意识相当于唯识宗的居于第六识意识和第七识末那识之间的独头意识或独影意识)

以下是叔本华对于宗教中人格化本体思想的态度---

“正如多神教乃许多自然势力的人格化一样,一神教也是整个自然势力整个的人格化。 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我自己的哲学以及对印度思想研究的结果,我脑子里无法容纳这种思想”

下面是最易找到的资料,百度百科中谈及的叔本华所影响的人物---

影响和评价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认为受到他影响的著名人物有   

哲学家: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尔、霍克海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   
作家:托尔斯泰、莫泊桑、托马斯曼、贝克特、斯韦沃   
艺术家:萧伯纳、瓦格纳、马勒   
诗人: 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   
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00:47 | 只看该作者
科学的终点是宗教,宗教的终点何尝不是科学呢,也许交互相替,互为存在,却各自有你我,才是他们真正的存在,好比太极,但只要探索继续,路就会一直走下去,这样说来,倒是把有限的事变得无限了,但在无限中却一直受有限的制约,但身为人,人性中重要的社会性,如果说思想是无限的,但身为人的限制决定了认识又是有限的,所以思想大家精神多的疯了,也许在他看来,自己并非疯狂,只是下界的我们无从了解他们而已,或者,已经视我等人间于无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10-16 01:14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思想大家精神多的疯了,也许在他看来,自己并非疯狂,只是下界的我们无从了解他们而已,或者,已经视我等人间于无物了
找死队 发表于 2011-10-16 00:47


开创大乘佛教的龙树(被尊为“第二佛陀”,中国汉传大乘佛教的“八宗共祖”)是自杀的,按佛教是强烈反对自杀的,因为自杀者的中阴身因为此种恶缘会造成强烈执念而永住恶境,灵魂不得安息,不能进入下一轮轮回。受印度导演所拍的《第六感》而影响出的一批电影如《小岛惊魂》《死路》《恐怖游轮》也是表达的这么个意思。

而第二佛陀却采取自杀的方式解脱,我想,以其修为早已观空了然一切,故而才能超然不受影响而采取这种即使以一般人来看也属疯子的行为解脱吧。有似于道教的兵解。

借用叔本华在对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标题上所引用的伏尔泰的话(叔本华本身非常崇敬康德,故而才会这样做)---“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10-17 19:5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科学和宗教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和体系,只是方法角度不同而已。
实际上,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增强,宗教不得不向科学低头;而同时,由于人类并不能真正完全的认识世界,那些走在人类探知前沿的人(他们接触更多的未知),只能在宗教中抚慰自己的失望和迷茫。
关键还是马克思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10-18 0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8 04:06 编辑

回复 36# lavi

人格化本体其实是和现代科学有冲突的,承认本体但不人格化其实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耆那教的无神论)。

爱因斯坦就倾向于佛教的那种超越本体的无神论-----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

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另外罗素也是很快发现了人格化本体的教义是和科学相冲突的。罗素年少失怙,是由其祖母抚养大的,其祖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罗素“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这里的宗教是指人格化本体的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

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祖师爷,开创了非理性哲学,叫嚣“上帝已死”,充满酒神精神,罗素和他不一样,是日神精神(理性精神)的代表,是理性主义者,从小对数学有强烈兴趣,是数学家,更是数理逻辑发展上的关键人物之一。所以罗素习惯用逻辑来批驳基督教义中的人格化本体这个基本教义。他在1927年3月6日于伦敦现世学会的演讲“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的前半部分就是反驳各种有关上帝存在的逻辑论证。

前面引用的罗素的话就是出自这篇演讲,漏了个苏格拉底,罗素对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品德也是充满崇仰之情。

演讲相关部分如下---

“基督的品质

现在我要对理性主义者们处理得不是很充分的一个课题说几句,那就是基督是不是一个最好的、最有智慧的人?人们想当然地以为我们都会同意他是。我自己并不同意。我想在许多方面我与基督享有要比自称的基督徒们更多的相同观点。我不知道我能否跟随他一直到底,但我能跟他比自称的基督徒们走得更远。你们记得他说过:“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告诫或新准则。在基督之前的五、六百年,老子和佛就已用到它;但是事实上,基督徒们并不接受这个准则。。。。。。

基督教导中的缺陷
  
我承认以上这些箴言是非常卓越的,但是我无法相信人们会认为福音书中所描绘的基督具有最高的智慧和最好的美德。。。。。。在这方面,基督很显然不如其他有些人那么明智,他确实不是最明智的人。。。。。。

道德问题

接下来你们遇到了道德问题。在基督的道德品质中有一项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他相信地狱的存在。我自己并不觉得一个真正极度仁慈的人能够相信永久的惩罚。根据福音书的记述,基督无疑相信永久的惩罚,并且人们一再发现,他对那些不听从他的传道的人充满了报复的怒火——这种态度在传道士当中并不罕见,可是于最高的美德有损。比如,在苏格拉底身上你就找不到这种态度。你会发现他对那些不听从他的人非常地和蔼可亲、彬彬有礼;在我看来,对一个圣人来说,采取这种态度要比义愤填膺更加值得。你们可能都还记得苏格拉底在临死前说的那些话,以及他在平时对不赞同他的人所说的话。。。。。。我自己觉得,无论是就智慧还是就美德来说,基督都没有达到某些历史名人的高度。在那些方面,我想我应该把佛和苏格拉底置于基督之上。”

另外,我觉得罗素的演讲结尾讲的非常好---

“我们必须做什么

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世界:它的好事实,它的坏事实,它的美丽和它的丑恶;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就怎么样地看待它,而不要害怕它。要用聪明才智去征服这个世界,而不只是向来自它的恐怖卑屈地臣服。关于上帝的整个观念来源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的观念。它与自由的人们格格不入。当你在教堂中听到人们贬低自己,说他们是可怜的罪人,诸如此类,都是可鄙的,于自尊的人类毫不相配。我们应该站起来,坦率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创造一个最美好的世界,即使它并非如我们所希望的那么美好,毕竟也要比所有过去的时代别人创造出来的世界更好。一个美好的世界需要知识、仁慈和勇气;它不需要对过去日子的充满遗憾的渴望,也不需要那些用长久以前无知的人们所说的话语铸成的、束缚智慧的镣铐。它需要无所畏惧的眼界和无拘无束的智慧。它需要对未来的希望,而不是向后看,留恋那我们坚信将被我们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未来远远地超越的死去的时光。”

我个人觉得认识世界就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1。不应自认为奴,一味顺从。人是自由的,不是由谁来主宰的(佛教就没有创世说,不需要被谁主宰由谁判定。因果自造,自负其责)
2。人是自由的,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独立思考,并且人是可以通过这些来更加自由的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更自由的状态(佛教也是主张心即是佛,人人皆是理即佛,可以通过修行来达到最高的超越状态,而非下神一等)

其实沙门思潮中诞生的佛教耆那教思想也是古代的自由主义,讲众生平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是被神创,并可以通过修行超越神达到最高状态,实际就是对神的反 动。它们的教义都是和婆罗门教的三大教义对着干的(所谓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高无上)

罗素的这种非常可贵的自由主义思想,我觉得可以和康德的两句话对照,很有共通之处---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10-18 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8 04:43 编辑

康德的“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罗素的“当你在教堂中听到人们贬低自己,说他们是可怜的罪人,诸如此类,都是可鄙的,于自尊的人类毫不相配”
佛教的因果论,非神创世界观,非神主宰观
这些反抗性的精神,都是对人格化本体宗教中的神创论,原罪论,救赎论,羔羊论的反 动。

康德的“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罗素的“要用聪明才智去征服这个世界,而不只是向来自它的恐怖卑屈地臣服。关于上帝的整个观念来源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的观念。它与自由的人们格格不入。。。。。。我们应该站起来,坦率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创造一个最美好的世界,即使它并非如我们所希望的那么美好,毕竟也要比所有过去的时代别人创造出来的世界更好”
佛教的人能通过自我修行达到超越神的最高状态。
这些自由主义,强调独立自主的人本主义的思想,都是对人格化本体宗教中上帝是君王,神主宰一切,牧者论的反 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10-18 04:46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是马克思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lavi 发表于 2011-10-17 19:55


马克思说得非常好(其实他是真正伟大的)!至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而非一味顺从自认为奴的思想。同样的,我也觉得可以和罗素演讲结尾和康德的那两句话对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10-18 10:5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人类发展的最终方向,就是哲学上的自觉。只有哲学上的自觉,才能使人真正成为自己和自己行动的主人。这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消灭现存状态的现实运动,首先并且最终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不是什么“吃饭不要钱”之类的)。也许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过这个层次上,在真知灼见和睿智的同时,佛教也显示了其消极性,虽然大乘和密宗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 18:44 , Processed in 0.147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