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elikan灰条表现了《赋格的艺术》和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 1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巽 于 2018-1-12 18:47 编辑

        今天我读到一直作为怪才被谈论的钢琴家古尔德对《赋格的艺术》的评价:“巴赫没有应用任何技巧写就了这部作品,由灰色构成的调色板无限地延续下去。我非常喜欢灰色。舍瓦尔查认为这首赋格曲是没有人气、没有色彩和光线的静止的世界。......这首赋格曲当中的东西全都是伟大的,蕴含着和平与献身,感情是极其精妙的。”
        古尔德认为这种灰色的建筑是伟大的。我于是想起Pelikan的灰条,不就是这个东西吗?被抽掉颜色的线条表示纯粹的形式均匀地向前延伸,既是延伸的又同时好像是静止的,不再包含冲动的情绪或两难的选择,灰色糅合了黑白,调和了二元对立。
        我原来喜欢这支笔的本意是它就像禅的精神。禅的精神就是灰色的,不分别好坏,不挑挑拣拣。如果早晨不是被闹钟叫醒,也不是被梦想叫醒,而是简简单单地随着恰当的时间而起床,那就是最完美的起床。如果生活的每一个活动就simply是那一个活动,没有二元的冲突,那这种活动就会具有不可思议的价值。当然,我这里说的完全是在禅的体验、人的体验、生命的体验上说的,不是经济学也不是社会学,但正因如此它是最为根本的。在我的观念中,绿条和蓝条会发生冲突,然而灰条不会,它根本就不像一种颜色,它是超越于颜色的,颜色只是可变的内容,灰条规定的是一种形式。在这种和平的、平衡的形式中,你可以想象任何东西。
        古尔德也说“在我的工作中存在着秋天般宁静的气息。我的一生一直抱着强烈的来世观念,灵魂的转化不是我们能够看见的,而朝向这一现象发出的光芒可以确立我们的存在。” 古尔德在灰色的、宁静的气息中看到有光芒,并且由它可以确立我们的存在,因此不再空虚,也不恐惧,因为灵魂的转换是一个光芒的过程,但是是在灰色宁静的气息中发生的。他的思想和东方的禅的思想是一样的。
         百利金在这支笔上只放黑银两色,不放一点金色,可能就是这么考虑的。M101N蜥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总是不如条纹这样平衡、朴实和具有音乐美。
        以上都是个人听音乐时的感受,姑且发出来纪念一下这支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2#
发表于 2018-1-12 23:4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技巧,也可以说,技巧实在太熟练,以至于发现了技巧最本初的意义。

巴赫对赋格的把控能力实在是强悍到无敌(虽然其实很多作曲家写对位作品都能写得一样好),并且还真的非常乐意把大量大量的时间用来做这种数学逻辑推理层面的作曲。尤其是在他的时代,主调、世俗音乐正在成为主流,如此死抱着对位的作曲家在当时都受尽数不清的非议

鸟的灰条,的确就像是拿了鸟的任何一种色彩的条纹拍照之后,然后直接扔掉色彩属性之后的样子。。。。就是,毫无色彩倾向的灰色。

这种灰色感觉就是个毫无欲望的东西,当然,也带来了绝对的平静。还真的就像是“the art of Fugue”的那种境界。

巴赫写了好多赋格,平均里面的那些赋格,虽然按照他的文字上的意图是“为了学习键盘乐器的学生练习手脑配合”,但是那48首赋格我认为每首都有情绪在里面的,没有一首能够像是赋格的艺术那么清心寡欲,没有任何表情色彩。

这大概也就是让巴赫的这首作品变得如此独一无二的原因吧,哪怕扔在巴赫所有的赋格作品里面,也是一听就能听出这首曲子,和谁都不沾边。

突然想到,当年学画画的时候,被禁止使用任何灰度的灰色,因为:灰色是和任何有颜色的东西在任何调子下面都是不和的。

我现在好像越来越没有兴致搞赋格了。。。。自从有一年开始痴迷贝多芬奏鸣曲之后,一年弹了4首,然后好像就再也回不到安心弹巴赫的那种心了。。。。现在觉得即使是浪漫派作品都挺好玩。。。哎,堕落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1-13 07: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灰条不错,很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8:59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8-1-12 23:44
没有技巧,也可以说,技巧实在太熟练,以至于发现了技巧最本初的意义。

巴赫对赋格的把控能力实在是强悍 ...

谢谢猫版回复。我还没有研究过对位法,只是听和看谱而已。
也许您的审美重心自然而然地从巴洛克移向浪漫是重现发展史,是一种必然规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3 22: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微巽 发表于 2018-1-13 18:59
谢谢猫版回复。我还没有研究过对位法,只是听和看谱而已。
也许您的审美重心自然而然地从巴洛克移向浪漫 ...


在外面弹一首巴赫赋格和一首肖邦练习曲引来的侧目感还是真的要差好多啊。。。。其实职业音乐家也不都是这样,能够专攻古乐的说到底还不都是难言之隐。。。谁都更愿意演浪漫派啊。。。。

本来搞了好多年文艺复兴无伴奏合唱,然而自从参加莫扎特安魂曲演出之后就没法收手了,后来参加的全都是。。。。布兰诗歌。。。伊利亚。。。。弥赛亚。。。。都是大喜大悲的东西。。。。还好今年稍微收手计划参加巴赫 约翰受难曲, 贝多芬第九,再来一次莫扎特安魂曲,再搞个冷门的切利比怒的好像是第一弥撒。。。。文艺复兴已经n年不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23: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8-1-13 22:44
在外面弹一首巴赫赋格和一首肖邦练习曲引来的侧目感还是真的要差好多啊。。。。其实职业音乐家也不都是 ...

是啊,朱晓玫要是能够弹得了拉赫玛尼诺夫,大概就不会专门研究巴赫了。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4 00:47 | 只看该作者
微巽 发表于 2018-1-13 23:22
是啊,朱晓玫要是能够弹得了拉赫玛尼诺夫,大概就不会专门研究巴赫了。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弹肯定弹得了,科班出身都不算个事。

关键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市场上的。。。。

市场,就这么大,古典明星,那也是明星。。。巴伦博伊姆、郎朗 这类人的年薪都是和top 5的 网球运动员可以比比的。乐队也需要公共资金来养。。。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大乐队总共就那么耳熟能详的那么几个。。。。

剩下的千万万万的官方城市乐队,大部分都是那种:没钱的活不干,但是又没什么钱,所以,就不干什么活的状态。



全世界每年培养这么多独奏家、指挥家,能够作为职业大指挥的总共就那么几个,能够在官方乐队找到一个席位的。。。。别忘了乐队可是从毕业就能做到退休的职业。。。。。大家水平差不多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生,业务不要太差又不愿意搬家的做到退休没啥问题的。

乐队有很尴尬的地方:独奏是个很麻烦事情,但是乐队,任何大型作品,分解到每一行乐谱,那就不存在什么难度的。在乐队里演奏是很无聊的事情。一点都“不音乐”,就是条件反射的把音弄出来就好了。任何一个演奏员都可以在昏昏欲睡的情况下,在对曲子完全没兴趣的情况下完美的演奏出来自己的部分。。。。而实际上,大部分搞音乐的人并没有那么喜欢音乐。just a job。BBC有个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纪录片,采访了几个拜罗伊特节日乐队的乐手,竟然有好几个人说:完全不喜欢瓦格纳,根本不知道他的曲子在干嘛。根本无法理解拜罗伊特音乐节的乐迷们这么痴情是为了啥。只不过有人召集,我们就来演而已。

这也就导致了,哪怕在我们合唱团,里面都混了好多个职业乐手,都是在各国的城市交响乐队有过挺久的经历的人,因为乐队实在太无聊,按照兴趣来参加合唱作品,并且死也不去乐队里,只愿意唱合唱。(合唱部分的确比伴奏好玩太多太多了。。。。)其实别说乐队。。。就我也弹过2年伴奏,实话说除了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之外,没什么伴奏是有意思的。而为啥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好玩,那是因为莫扎特写的小提琴奏鸣曲,感觉是小提琴在给钢琴伴奏,主角是钢琴。那当然爽了。。。。那些所谓的浪漫主义的好听的曲子,伴奏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无聊。。。属于看到乐谱就是,我擦,别叫我弹,毫无意义啊那种感觉。

在这么个前提下。。。。诞生了一个运动叫做“古乐运动”或者“本真主义”。。。。看起来很牛逼,实际上这些东西诞生的背景其实只是因为:很穷逼。(或者,很壕,看你从什么角度看这个问题)

本真主义的前提么其实就是,超级小的编制。这么小的编制只能从历史上找合适的作品,那么也没有浪漫主义作品可以演,只能演巴洛克+一部分古典主义。编制小的原因是:没钱请大乐队。而市场上又到处都是喜欢音乐,但是又比较有钱,不需要完全靠音乐作为生计的那么多受过职业训练的音乐家。因为有钱,所以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真的爱好音乐才去学的。当然你让他们去乐队,首先位置的确很少,另外,人家有钱么,不见得坐得住。。。因为,演奏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实在是很煎熬的。。。

编制小。。。说到底,还是,没钱。。。只能找不要钱的演奏员。虽然不要钱的演奏员其实非常可能大部分比职业乐队的演奏员水平更高。大家是由于作品才聚集到一起的。人少,也更加容易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当然,编制小还有个问题就是,缺胳膊少腿是常态。。。。很难 做到凑齐大部分乐器。。。。当然,这个和巴赫的巴洛克时代的乐队的环境没有任何区别,作曲的时候,写的声部,只是个指导原则。。。缺乐器,完全可以用别的差不多音色的乐器来顶替,还有就是通奏低音这种神奇一般的存在,就一行低音谱,演奏员大家按照当时的“行规”自己现场即兴配成和声伴奏。。。。并且这么一行简单的旋律,要给好几个通奏低音提供线索,往往是一个管风琴,一个羽管键琴,一个大管,一个低音提琴这么多东西都看这一行乐谱,然后自己按照自己理解去配把。。。反正怎么样都可以。说到底还是,没钱,能怎么凑合就怎么凑合,实在少一个声部实在没人,也没关系。。。。

至于合唱部分的标准写法肯定是男高,男低,女高,女底这么四个声部。至于怎么演么,你可以用童声,全男,全女,或者比如用童声唱男女高音(别管这个声部里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者男孩女孩夹花都有),反正用什么稀奇古怪的组合都可以。没有定规。。。所以很多巴洛克时代同一个作品的不同录音版本,你会听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配器。。。还真的别以为那些用标准SATB排列的合唱演奏才是正宗,用全男或者全女团,或者只用童声团的就是不对的。其实都是对的,都是可以的。

那些玩古乐的指挥,也是差不多的,不怎么需要靠音乐糊口,但是,既然市场上有足够多的演奏员,不为了钱,只为了作品愿意来演奏,而自己也差不多,那么,why not呢。加德纳的一个纪录片了就说了,因为他只是一个古乐指挥,他本人从来不管乐队事务,最后他说,他发现,只要在这个城市,不管今天是和这个团演出这个曲目,明天和那个团录音那个曲目,别管团的名字不一样,下面的人好像几乎就是同一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4 12: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1:26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8-1-14 00:47
弹肯定弹得了,科班出身都不算个事。

关键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市场上的。。。。

原来是这样,我们本地有个业余的“节庆广播交响”乐团就专门演巴赫亨德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6 0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微巽 发表于 2018-1-16 01:26
原来是这样,我们本地有个业余的“节庆广播交响”乐团就专门演巴赫亨德尔。。。。

只要能凑够人他们立马演马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1-21 14:4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5 07:13 , Processed in 0.157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