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6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61
- 帖子
- 精华
|
重點不在乎是不是稀缺, 而在於地方財稅, 乃至整個帝國經濟體系對其的依賴程度.現在地價高企是"不給撥款給政策", 分稅制, 以及世紀初曾經的天量儲蓄等歷史經濟因素交相編織的結果, 已經毋庸諱言是一個社會問題.
從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來說, 如果不是土地, 不是商品房,
地方(请不要使用敏感词)也一定會搞出一個替代別的東西來吸金, 然後短時間內風靡全國, 譬如曾經的糧票, 商品糧, 戶口什麽的..
鈔票不就是紙嗎, 承載了國家信用就變得稀缺了;
地價(土地使用權)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承載的是地方信用, 所以才會走到今天的程度.
我舉到了明清的例子.
明清兩代的地方(请不要使用敏感词)也都面臨過怎麼合法撈錢的困境, 這種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較其實可以一直追到鹽鐵論.
明末解決不了漂沒問題, 天災人禍下終於被遼餉拖垮了;
雍正鐵腕硬推了火耗歸公, 才有了乾隆的舒服日子, 可是他個人也被下面的人搞臭.
如今的房價問題則類似, 解決得好不好可以說是一個關乎國運的事情.
另外, 我的後市判斷和你差不多, 我個人也認同房價差不多到頂了.
只是覺得因為上述特殊性, 不適合拿黃金石油去比而已, 因為在現行體繫下, 他們的利潤被各國中央吃得似乎遠遠大於地方吧.
|
|